街頭本事

EXPO
Ngahi' Routes
BANG
2019.03.20 Wed
「地瓜路徑」 走出原住民當代藝術新風貌
Location/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大家對於「原住民藝術」的第一聯想是什麼呢?
華麗的傳統服飾,跳起舞來會發出清脆聲響的衣裙
嘹亮的歌聲,在台灣各大主要慶典都能聽見的天籟曲調
色彩鮮明的圖騰繪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原民熱情


在傳統思維下的原民藝術或許只是刻版印象。現在,有一群原住民族藝術家,想用不同的創作方式傳達出真正由「原住民發聲」的美學觀點。

今年2月至12月底,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與七位知名原民當代藝術家合作,由來自布農族的策展人彼勇‧依斯瑪哈單 (BIUNG ISMAHASAN) 以「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為主題,策畫出不同以往的原住民藝術展演,呈現原住民透過藝術進行自我反思的意涵。



3月18日也舉行了本次展覽的「策展藝術論壇」,七位藝術家及策展人在論壇中也分別針對展覽主題及創作過程進行分享。

 

"路徑"
藝術養成道路上的生命路程

 




本次展覽的第一展期,以「路徑」為題邀請「米類‧瑪法琉 MILAY MAVALIW」、「米路.哈勇 MIRU HAYUNG」及「誽鄔‧昂艿‧卡阿妃雅誽 NAU ANGAI KAAVIANA」三位藝術家共同參與,其中來自台東卑南族的米類老師,是全年常設展的主要藝術家,她所繪製的十六族圖騰是展間內的最大亮點。米類老師說:「我花了五六年的時間研究原住民圖象及文化,透過我自身的轉化呈現出大家所看到的全新圖騰。」彼勇也笑談策展人與邀展藝術家的奇妙關係,「在開展前我逼著米類老師產出畫作,讓她農曆新年幾乎都在閉關,才終於在開展前交出作品。沒想到,開展後她又產出了全新的十六幅圖騰,你們說藝術家是不是真的很不聽話!」而米類老師也聊到「路徑」二字對她藝術生涯的意義:「我覺得我到現在還在尋找自己在創作中的定位,參與這次展覽我也有一點私心,希望透過彼勇來論述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合作,我能更走到中心來。」


 

來自桃園在地的藝術家米路,有著原住民幾米之稱,他的作品充滿鮮明飽和的色彩,呈現家鄉部落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次除了展示真幅畫作外,更特別陳列出珍貴的手稿,而在策展人要求展出手稿的過程,米路其實也經過一番掙扎。「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展出自己的手稿,感覺非常赤裸,剛開始也不能適應,但後來聽到有人在觀展後發現手稿與作品之間的連結,我才發現,原來這能啟發觀眾對藝術品的其它想像。」策展人彼勇也談到為什麼希望藝術家提供手稿展出,「可能藝術家會覺得展出手稿是一件很殘忍的事,因為從這裡能讓觀眾直視創作的技法和過程,但我相信這對藝術家和觀眾來說都是新鮮的體驗。」



 

與其它兩位藝術家的展間幾乎陳列靜態畫作不同,出身卡那卡那富族的誽鄔老師,在高雄那瑪夏部落專注將卡那卡那富族傳統服飾重製再現,展覽中陳列的服飾作品,精美的刺繡全是誽鄔老師一針一線製作而成,她也說到除了服飾外,裝置藝術也是她創作中平靜內心最重要的一環:「大家可以看到,我的裝置中常見繞線、纏繞等技法,透過重複同一個動作,可以讓我在創作時平靜不安的狀態。」作為年度展覽的開始,彼勇希望為期三個月的首期展出內容,能讓不熟悉原民文化的觀展人,先跳過強調「原住民」藝術的思維,在位處台灣國門的桃園,以國際觀,以當代藝術來欣賞新的美學觀點。

 

"剝奪"
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的履踐相遇




乍聽這個展覽名稱,可能會覺得有點壓迫,但彼勇說明這裡談到的「剝奪」並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有關部落文化的。去年五月,彼勇曾帶領幾位原民當代藝術家,前往英國倫敦金匠學院,舉行同名展演活動,這裡的剝奪,其實是探討原住民族的飲酒文化,還有小米酒對各個部落所產生的影響。聽來沉重,但原民藝術家想用前衛的展演方式,如影像、繪畫、裝置甚至行為藝術來論述這個議題。



本期展覽所邀請到的藝術家就是曾參與金匠學院展出的「安聖惠 ELENG LULUAN」和「安君實 PASULANGE DRULUAN」,有趣的是,這兩位藝術家剛好是姑姪關係,出身屏東好茶部落魯凱族,目前也都駐點在都蘭。彼勇與聖惠老師也談到去年到倫敦展出的經驗,彼勇:「上次在英國的展覽,可以說是臺灣原住民自主策畫國際展覽的里程碑,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經歷,透過這次策展我才發現國際出展需要掌握很多細節和預算,這些都是策展人要一一規劃的,因為一開始的預算沒有抓好,也導致後來需要花更多力氣來彌補,不過最後我們還是共同完成了展覽,並且也相當成功。」安聖惠:「我非常感謝彼勇邀請我到英國參與展出,從這次展覽我們真正掌握了原住民的自主權,由我們自己論述自己是誰,論述我們正在這個世代經歷什麼,是非常不容易的。」



兩位藝術家的主要創作類型都是大型裝置及雕塑,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完整展現,也相當考驗策展人的功力。安君實老師預定在第二展期展出他其中一個大型裝置作品「巡山員」,君實老師也分享了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其實在創作「巡山員」之前,我大概有五六年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舊好茶部落,因為對於我們這些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回去一趟很難。因緣際會之下,我在前年參與了「尋根之旅」,回到部落住了三天,也看到了一些熟悉的朋友,這幾天的返鄉旅程突然就給我了一股力量,而有了創作的想法。這件作品的主要媒材是紅櫸木與鋁線,紅櫸木象徵我的祖先,而鋁線是我想像的圖騰,代表魯凱族的文化,它附著纏繞在木頭之上,彷彿是祖先日日夜夜巡視這塊土地,告訴我們不要忘記部落不要忘記自己從哪裡來。

「剝奪」議題展將於今年五月底展開,策展人彼勇也提到,四月將會與策展團隊親赴台東與兩位藝術家作更深度的訪談,讓展演內容更加貼近原住民反思的意涵。
 

"重生"
理解自我現況 祭典重生




經過「路徑」和「剝奪」,我們來到年度展最後一個主題「重生」,策展人特別邀請知名藝術家「東冬‧侯溫 DONDON HOUNWN」和他的弟子「鐵目‧巴紹 TEMU BASAW」一同展演,為年度展畫下完美句點。



來自太魯閣族銅門部落的東冬,在行為藝術的展演可說是受到國際注目,創立了兒路藝術創作工寮的他,引領許多部落的年輕人,運用傳統樂器、樂曲和祭典儀式在前衛的創作中,他更期待,部落的印記能夠藉由純粹的身體動作、儀式樂等,吸引國際視野的關注。在論壇中,他也特別提到去年遠赴歐洲參展,與另一位知名行為藝術表演者的交流令他印象深刻,「每一次與不同的創作者合作,我都覺得那是一次對話。而我創作出的每一個動作,都是我生活的累積,它不是信手拈來或是突發奇想,我早期的作品都比較激烈和崩裂,因為當時那可能是在述說破碎的心靈,我抽離自己在看曾經遭遇過的成長經驗,像是霸凌;而現在的演出幾乎都較為和緩安靜,因為我學會在那個空間與很多不一樣狀態的靈魂對話。我也想要呈現出年輕一代原住民的現況,就是缺乏危機意識,用優雅安逸的姿態生活,但其實祖靈都在遠方關注著一切,希望透過這種溫柔的形式,來讓更多人瞭解這個現況。同時,我也不希望定義自己的演出是屬於行為藝術、表演藝術,或是什麼新的形式,期許給自己更大的創作空間。



與東冬合作多年的鐵目也談到他即將展出的作品,「我相信每個藝術家要建立自己的創作脈絡,都需要花很久的時間,我在創作這件「七個耆老藤編的重生背影」時,已經在部落作了四年田調,而與東冬老師的合作也讓我感觸很深,因為他已經在部落深耕很久,看著他創作的姿態,也讓我聯想到部落的老人,很多動作都像煙一樣捲曲,像是勞作時彎曲身體的弧線,這是我看見的,所以我也想將他完整的呈現出來。」,往後我也會更專注於傳承部落傳統工藝,並繼續試圖將族人延續的生命視野具象化讓更多人看見。



最後,
策展人彼勇更談到除了靜態展覽外,也即將在今年秋天於議題展間舉行東冬的行為藝術展演,屆時會碰撞出什麼火花,也非常令人期待。
 
   


長久以來,對於原住民文化及藝術或許我們只看見刻版印象,這一群來自不同族群和部落的藝術家們,用自己的生命歷程創作出一件件絕美的展品,親自走進展間,或許你會看見,其實當代藝術與你的生活之間並沒有那麼遙遠;仔細感受由原住民獨立發聲的展演,也許你會發現原來我們其實相當密切。「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邀請您一起來建構全新的美學觀點。




 
_____EXPOS INFO
 
「地瓜路徑:當深度成為實驗」原住民族當代藝術作品展
日常 · 絢爛 :米類瑪法琉的創作路徑》
    
常設展-2月20日 至 12月20日
路徑議題展-2月20日 至 05月12日
剝奪議題展-5月21日 至 08月25日
重生議題展-9月03日 至 12月20日
 

桃園市原住民族文化會館
開放時間:週二~日 08:00~17:00
會館地址:桃園市大溪區員林路一段29巷101號
休館資訊:每週一休館
參觀票價:免費參觀
導覽預約:需先行電話預約
聯絡電話:03-3895039